L4级别自动驾驶如何选择商业化赛道?创业公司高管们这样看


L4级别甚至是L5级别自动驾驶一旦落地,人类有关汽车驾驶与乘坐的想象将非常“性感”。只不过在当下,这些想象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测试阶段,被局限在某种前沿技术的乌托邦里。




距离真正要迈向的现实世界,自动驾驶要打破的藩篱还太多,包括技术水平的稳定、法律法规的允许、商业模式的成立,以及市场大众的接纳等。

有关自动驾驶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但行业里的公司无一不是坚定的。以L2、L3级别辅助驾驶系统为代表,自动驾驶正在深入公众生活,与之相关的智能化趋势也成为汽车厂商开启下半场的关键竞争方向之一。

尽管还没有大肆打入消费者市场,L4级别自动驾驶已经在企业级方向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生存的赛道。Robotaxi之外,无人卡车、无人小巴、无人环卫车等等正在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主流落地产品。但自动驾驶公司对每一条路径的成功率是如何判断的?在通往企业愿景的道路上,又是怎样对商业和技术做取舍的?

不久前,界面新闻邀请了来自行业头部创业公司的三位嘉宾:宏景智驾创始人兼CEO刘飞龙,元戎启行副总裁兼技术合伙人刘轩,小马智行副总裁兼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同他们三位聊了聊对于这些问题的独到见解。

商业化路线怎么选?

在众多L4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中,每一家公司的商业化选择几乎都不一样,其逻辑和策略不尽相同。尤其有趣的是,公司对同一种落地场景的判断,有时候会截然相反,然而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也都成立。出现这种差异化的结论和选择,其核心原因是什么?

小马智行的整体项目逻辑是优先选择大赛道,通过集聚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催化行业快速发展。

张宁表示,自动驾驶无人化落地从技术上而言极具挑战,这就意味着先期需要大量技术和人才投入。选择从大的赛道切入,就越容易聚集人才和资源,由此,企业才有机会通过马太效应在赛道前期脱颖而出。这也是为什么公司一开始选择了Robotaxi。

而在小马智行切入Robotaxi两到三年后,公司选择另一个新赛道时得出的判断是,Robotaxi和Robotruck之间有80%的技术栈可以复用,只需两三个月可以步入干线物流这一市场规模同样大的商业场景。在这个节点以及大赛道的逻辑之上,小马智行又叠加了资源复用的效率方面的考量。

宏景智驾的刘飞龙认可技术复用以及挑选大赛道的逻辑。这家公司同样选择了无人重卡这一落地场景。

在他看来,干线物流卡车是一个万亿级市场,背后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高速路虽然比封闭场景有更多不确定性,但相较于城市道路已经少去了十字路口、红绿灯、行人等诸多元素,总体而言是一个更容易落地的高价值赛道,而同样容易落地的城市环卫、港口、矿山等场景,其市场体量又相对较小。

元戎启行的路线稍有不同,这家公司目前总体选择了两条路径,包括L4级别智能驾驶系统前装量产以及城市物流场景下的无人轻卡。

刘轩表示,公司的底层逻辑中也包含技术复用性,毕竟元戎启行目前用于量产和无人轻卡的是同一套代码。虽然两个场景在根本上有载货和载人的区别,但眼下都处于城市道路且配备了人类驾驶员,面临的挑战也极为接近,元戎启行只需投入最小的额外成本即可将技术复用到另一赛道,而同城配送同样是一个市场体量相对较大的赛道。

哪一个赛道会先一步成熟?

如此多样化的路径选择,最终会引导自动驾驶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格局?是否有一个场景会率先爆发?

刘飞龙认为,这还是会遵从事物难度的客观规律。赛道价值仅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但它并不决定可行性,最终的落地顺序会从辅助驾驶到封闭场景的智能驾驶,最后是完全开放场景。从维度上来讲,他觉得这还是符合渐进式路线,即从L2/L2+到L3再到L4。

在他看来,越封闭的场景下自动驾驶产品越像机器人,小场景其实可能更快落地,例如园区中的送餐机器人等等。不过,真正的爆发还是需要等到大赛道的蓬勃发展:当自动驾驶公司有能力吃透大赛道中的复杂场景,再转战小赛道时就可以依托于已有的商业落地和规模化布局,这也许是事半功倍的。

刘轩强调,自动驾驶行业还是会有一两个大赛道率先爆发的可能性,至于是Robotaxi、Robotruck还是渐进式路线下的辅助驾驶,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就好像元戎启行看好Robotaxi的落地是在一个比较近的未来,大概在2025年至2026年,而辅助驾驶系统的渗透率则是逐年增加,在市场规模上不会短时间高速膨胀。当辅助驾驶系统真正进入城市道路这一深水区时,需要“死磕”的技术门槛也非常多,在这个时候L4级别自动驾驶公司所积累的经验也许能够做降维处理进行应用。

张宁认同的是,大赛道和小赛道谁先落地的确见仁见智。即便是大赛道,如果分时段来讨论落地周期可能收获完全不同的结果。

例如在夜晚,道路上交通参与者不是那么多的时候,自动驾驶产品的落地会相对容易,此时自动驾驶系统需要承担的责任相较白天高峰期的严苛程度会有所减少。在此基础上,夜间货运的需求便有概率率先落地,只是这套思路需要相应的政策开放予以配合。

除了商业化路径的选择之外,这场圆桌还讨论了无人重卡与无人轻卡的细致特征,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前装量产的挑战,城市场景下辅助驾驶系统的核心竞争方向,未来传感器配置的降本增效,Robotaxi的商业化进程,以及自动驾驶公司量产交付的工程能力等诸多话题,三位嘉宾都贡献了非常精彩的答案,扫描下图二维码可观看本场对谈的回放。





最近更新

热点聚焦

赞助商广告